风为阳邪,因火热之气,则邪风愈甚,迫于血气 原文全文及出处

风为阳邪,因火热之气,则邪风愈甚,迫于血气 原文全文及出处

风为阳邪,因火热之气,则邪风愈甚,迫于血气,使血气流溢,失其常度。风与火气,谓之两阳,两阳相熏灼,热发于外,必发身黄。若热抟于经络,为阳盛外热迫血上行,必衄;热搏于内者,为阴虚内热,必小便难。若热消血气,血气少,为阴阳俱虚,血气虚少,不能荣于身体,为之枯燥。三阳经络至颈,三阴至胸中而还,但头汗出,剂颈而还者,热气炎上,抟阳而不搏于阴也。内经曰:诸胀腹大,皆属于热。腹满微喘者,热气内郁也。内经曰:火气内发,上为口乾。咽烂者,火热上熏也。热气上而不下者,则大便不鞕。若热气下入胃,消耗津液,则大便鞕,故云或不大便。久则胃中躁热,必发讝语。内经曰:病深者其声哕。火气大甚,正气逆乱则哕。内经曰:四肢者,诸阳之本也。

阳盛则四肢实,火热大甚,故手足躁扰,捻衣摸床,扰乱也。小便利者,为火未剧,津液未竭,而犹可治也。

伤寒脉浮,医以火迫劫之,亡阳,必惊狂,起卧不安者,桂枝去芍药加蜀漆、牡蛎、龙骨救逆汤主之。

伤寒脉浮,责邪在表,医以火劫发汗,汗大出者,亡其阳。汗者,心之液,亡阳则心气虚,心恶热,火邪内迫,则心神浮越,故惊狂起卧不安。与桂枝汤解未尽表邪,去芍药,以芍药益阴,非亡阳所宜也。火邪错逆,加蜀漆之辛以散之;阳气亡脱,加龙骨、牡蛎之涩以固之。本草云:涩可去脱,龙骨、牡蛎之属是也。

相关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