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,正确处理不仅能缓解不适,还能预防并发症。下面给大家分享5个结合最新医学研究的科学退烧方法,安全又有效。
一、物理降温要讲科学
物理降温不是随便敷或擦,得遵循科学方法:
温毛巾敷更安全:用32-34℃的温毛巾(比体温低3-5℃就行),敷在颈部、腋窝、大腿根这些大血管密集的部位,每5分钟换一次。小婴儿别用冰敷,会冻得打寒战,反而加重身体负担。
擦对部位才有效:用32℃温水擦腋下、膝盖后面的腘窝这些容易散热的地方,擦的时候轻轻按摩,能提升散热效果。前胸、肚子这些敏感部位别碰,一次擦拭不超过20分钟。
泡温水澡有讲究:水温保持38-40℃,浴室温度要超过26℃,泡15分钟以内就行。有心脏病或身体特别虚弱的人别泡,避免发生危险。
二、补水要“少量多次”
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℃,身体水分会多流失7%-10%,补水一定要及时。补水遵循“少量多次”原则:一次喝50-100ml,隔10分钟再喝,优先选含电解质的饮料或淡盐水(比如加点盐的温水)。别一次喝太多,不然可能引发低钠血症(体内钠太少,会头晕、乏力)。也可以吃点西瓜、黄瓜这些高水分蔬果,辅助补充体液。
三、环境舒服好得快
房间要调整到适合康复的状态:温度保持24-26℃,湿度50%-60%;穿纯棉吸汗的衣服,床上用竹纤维寝具,透气不闷;定时开窗通风,但别让穿堂风直接吹到;空气太干可以用加湿器。注意!别捂汗!越捂越热,但要保持手脚温暖,避免受凉。
四、测体温和吃药要规范
用电子体温计规律测体温,最好记录下体温变化。退烧药一定要听医生的,别自行购买服用。成人一天最多吃4次退烧药,两次之间至少隔4小时。
五、这些情况赶紧就医
出现以下任一情况,立即去医院:持续高热(超过39℃)24小时以上;意识模糊、剧烈头痛、呼吸急促;皮肤出现瘀点瘀斑(小血点或青块);孩子持续哭闹、前囟门凹陷(小婴儿头顶软处凹下去)、尿量明显减少。
现代医学研究显示,发热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病菌的正常反应,盲目追求快速退烧可能抑制免疫功能。建议大家用综合护理方法,把物理降温和药物干预结合起来,在安全范围内调节体温。如果按上述方法处理后,体温仍持续不退,要及时去医院做病原学检查,明确发烧的原因。